首页

sm国产女王影视大全

时间:2025-05-26 04:12:07 作者:动物园里办时装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何能火“出圈”? 浏览量:54570

绿意盎然的热角村。通讯员:格桑顿珠 记者:永青摄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走在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土镇热角村,院落里、街道旁,一棵棵新栽的班公柳错落有致、迎风挺立,小村庄里绿意盎然。

  班公柳因生长在班公湖周边而得名,是日土县独有的树种,有着几千年的生长历史,特别是在热角村下曲龙组,现存最古老的一棵班公柳,树龄200余年,热角村也因此享有“班公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热角村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苗圃产业发展经营模式,通过党支部管引领、合作社主销售、农户管生产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班公柳苗圃基地,既保护了环境,也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不离土、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可谓是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子。

  “班公柳有耐高寒、耐干旱、成活率高的特点,这对于高寒缺氧、干旱少雨的雪域高原来说,无疑是美化亮化、国土绿化的首选树种。”热角村驻村第一书记成康说,“这些年来,随着‘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各地都掀起了种树热潮,这让我们村的班公柳苗木产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

  据了解,起初热角村班公柳苗圃基地规模较小,在日土县委、县政府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与支持下,苗圃基地不断发展扩大,2022年,政府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3座育苗温室大棚。截至目前,苗圃基地累计总投资已超过2000余万元,热角村643名村民以每人100株树苗参与入股,入股率达100%,苗圃面积达2500余亩。

  “现在正是苗圃育苗季节,我在基地负责种植苗木、浇水及养护的工作,每天有260元工资,到年底还能领到分红,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村民德庆群培开心地说。

  热角村班公柳苗圃基地带来的收益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现在,大家对发展班公柳苗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种植管护好集体苗圃的同时,还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等地发展个人苗圃。

  “这些班公柳是我们家今年春天刚栽植的,几乎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现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实现苗圃基地和村民双增收。”正在给班公柳浇水的个体种植户格桑赤来说。

  在热角村,像格桑赤来家一样个体种植班公柳苗木来增加经济收入的群众不在少数。成康介绍,目前,全村利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班公柳种植的就有192户。

  “我们村里的班公柳苗木不仅销往阿里各地,还能远销日喀则、那曲和新疆等地,今年,苗圃基地销售班公柳51.4万株,创收271.3万元,个体种植户销售班公柳8.19万株,创收94万余元,总销售额达365万余元。”成康对记者说。

  种植班公柳带来的好处不只眼前的“经济账”,更有长远的“生态账”。今年61岁的村民其美平措是土生土长的热角村人,说起近些年村里的变化,他自豪地说:“以前一刮风沙子满天飞,村里灰尘很大。这几年树多了,我们村子的环境变好了,空气也湿润多了,村里还办起了‘牧家乐’,来我们村过林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建班公柳苗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力争建成万亩柳林,积极探索班公柳制品,带动特色旅游发展,将班公柳产业打造成能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吸引更多人到‘牧家乐’旅游度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成康话语坚定、信心十足。(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永青 温凯)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际媒体出现批评中国经济论调 中方回应

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25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发布会及系列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春节胖了几斤?节后健身房迎来一波小高潮

据统计,24日至26日,广东累计腾空库容2.69亿立方米,拦蓄洪水5.99亿立方米,确保梅州大埔茶阳和高陂镇、河源龙川县老隆城区等城镇洪水不上街。当前重要防洪调度水工程除枫树坝水库外均维持在汛限水位以下。

(两会声音)“微光书苑”问世15载 发起人建言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文化出游热度,如何更好呵护

新疆且末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永昌介绍,县城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我们深知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今天在这补植梭梭苗,虽然辛苦,但感觉很自豪。

山西村庄的“绿色”探索:盘活乡村资源 绘制新“丰”景

五是在增强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上探索新经验、展现新作为。江苏具有融通南北、连接中西的文化气质。从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到航海家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下西洋,不少中国人通过江苏开眼看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世界也透过江苏这扇窗口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明。必须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作出更大贡献,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上展现江苏担当。要善于“讲故事”,不断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与“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更多人愿听想听爱听。打好“文化牌”,用好苏州古典园林、大运河、昆曲等世界文化遗产和特色资源,传播江苏故事、展示江苏魅力。唱好“大合唱”,发挥媒体、智库、高校、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作用,打造富有江苏特色的外宣载体,拓展“江苏流量”的进场通道,更好地助力传播中国理念、中国形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